大剧院版《阿依达》,歌剧舞美两开花

   2021-10-28 21:30:00    作者:SketchUp ATC


在北京国际设计周2021 SketchUp 3D设计峰会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副部长许航军老师应邀分享了《SketchUp在演出中的设计应用及案例分析》。为了让更多的用户朋友们了解和借鉴SektchUp软件可以在舞台美术设计的流程中运用的多种可能性,我们将讲座内容整理为本文呈现给大家。


文末附有许航军老师在本次峰会上的讲座视频。



许航军

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副部长

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执行技术总监

《阿依达》作为歌剧大师威尔第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跌宕起伏的动人情节、充满激情的音乐旋律,受到世界各地歌剧爱好者的欢迎。

国家大剧院作为全国最高的表演艺术殿堂,倾力打造了歌剧《阿依达》,其辉煌壮丽的舞美布景在有限的剧院空间内近乎神奇地保证了布景的吊装和迁换,完成了这部建院以来的最大剧目。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在当年引起了国内外及舞台美术界的轰动。


《阿依达》歌剧海报


最初舞美设计概念方案是依据二维平面建立,比较理想化。

现代大型机械化舞台上呈现,势必会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

因此必须利用三维空间来进行深化设计,并对每一个布景进行优化。


利用SketchUp来进行深化设计


前期实际推演出过程中我们利用SketchUp完成所有舞台布景空间建模搭建,根据实际演出空间重新设计推演。


使用SketchUp推演舞台布景空间


在推演过程中一些布景的体量超过了剧场的有效运转空间,有些布景最初的设计概念只解决了表面效果问题,没有考虑这些布景该如何迁换来完成整场演出。

因此,必须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不但要实现恢弘的舞美效果,还要考虑这些布景能更好的制作体现,并有效的控制预算和制作周期,直至在演出中实实在在地呈现和迁换。


《阿依达》剧照


《阿依达》SketchUp舞台美术模型图效果呈现


例如,第一幕两侧的墙体,原设计方案的高度超过15.5m,而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侧台框高度是12.5m,在安全、装拆台区域、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有很大问题,带来很多隐患。因此最后墙体高度被整体压缩到12.4m,既保证了演出效果,又满足了舞台演出的要求。


舞美SketchUp模型图:通过组件检查场景碰撞


《阿依达》第一幕第二场大船和神庙的布景设计中,布景在侧台后场时会超过剧场的建筑墙,经过慎重考虑后进行了修改,把两部分布景设计得更加紧凑。这一布景原来的设计长度为26m,由于此处同时放置了其他几场的布景,换景时需要将大船和神庙旋转移动,经过在模型中的提前推演,这种长度在转动时会与剧院墙体和其他道具碰撞,如果实际在舞台上发生这样的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整场演出将无法进行,所以必须缩短。因此,神庙布景的开门大梁被重新设计缩短到17m,这个长度是经过了一定的考虑,因为虽然大梁越短对空间越有利,但如果太短会影响整个的舞美效果,且会让大门脱轨,所以17m是最合适的长度。


《阿依达》第一幕第二场大船和神庙的场景剧照


舞美道具SketchUp模型效果图


SketchUp模型效果图与剧照对比


此外,由于布景众多且体量巨大,舞台区域完全不能满足存放需求,演出征用了剧院的其他区域。第一幕第一场时,观众眼前呈现出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漠,布景包括4个小沙丘,河水(投影实现)和后面一大排沙漠布景。从沙漠迁出到第一幕第二场阿蒙战船移进舞台,工作团队只有1分30秒的时间。


由于侧舞台已经被其他布景占用,没有空间容纳“沙漠”,为了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在做演出技术设计方案的时候,提前设计规划了使用歌剧院的卸货平台,作为额外的换景区域,在规定时间内把这些布景从舞台推到卸货平台,完成了布景演出切换设计。


SketchUp模型效果图与剧照对比


审判和墓穴场景设计了两个巨大的墙体景片,以一个个木乃伊石棺的视觉元素营造了埃及文化的神秘色彩。为了凸显埃及的岩石效果,布景在制作时表面进行了喷砂处理,两个墙片的重量均超过2.5吨。


其中,为了展现审判的场景,前石棺景片需要站立20位扮演审判长老的演员,并用另一个景片的升降露出和遮挡这些演员进行演出。由于此道布景必须采用悬吊的方式进行换景,且每道吊杆的承载能力仅为750kg,为了实现演出效果,技术团队在前期推演设计时采用了5道吊杆并联的方式来实现最终的效果,


审判的墙体布景(*4道吊杆吊挂墙体,1道吊杆吊挂升降片),4道吊杆吊挂墓穴的墙体景片,并将吊挂前后景片的8道吊杆分别以硬链接遍组使用,以避免晃动并微调每道吊杆的承重,以保证舞台的安全。


SketchUp舞台景杆示意图


《阿依达》布景生产的时间仅有2个多月,制作周期短且难度很大。而装台时间仅有3天,必须利用维护保养和其他剧目演出的间隙提前装台。由于此次布景有非常规的吊挂位置,技术团队提前做了严谨的计划和周密的方案,以便合理安排装台时间、规划布景空间。


制景现场


《阿依达》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放满了众多巨大的布景,因此整个换景过程就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华容道”游戏,需要提前排除一切风险点,哪怕是非常细小的隐患,都会对演出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不仅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布景舞美效果,还要考虑布景在演出中的移动顺序和过程,以确保给观众呈现出完美的演出效果。在缜密的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时间和效率,体现国家级剧院的制作剧目的水准。


*华容道:以《三国演义》关于帮曹操逃离华容道为主题的中国民间智力游戏。



一场成功演出的背后凝结着众多幕后工作者大量细致、缜密的工作,才能保证每场演出的顺利完成。不仅前期要对布景本身进行三维设计,更需要对四维空间的设计规划,也就是对“时间”——演出整体流程上的合理设计安排,可以说是,“左手艺术、右手技术”。国家大剧院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部壮丽、辉煌的《阿依达》,如今也成为剧院众多院藏精彩剧目之一。在给人留下精彩难忘记忆的同时,也为剧院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与技术财富。


以下是许航军老师在本次峰会上的讲座视频: